蜀绣新闻 Company News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蜀绣新闻

中国蜀绣的发展

来源:www.shuguojinxiu.com 作者:蜀国锦绣 发布日期:2018-12-18 访问次数:3353

蜀绣之形成专业比官方劝工局更早。道光年间(1830),民间组织的三皇神会成立。这是一个由铺(店主)、料(领工)、师(工人)组成的刺绣业的专门行会。这种正式垂版立行,建立行规,确定专业分工,维持行业内部各方(如生产、销售等)的利益,表明蜀绣已从家庭逐渐进入市场,形成广为社会所需的规模生产。那时成都的刺绣手工作坊在九龙巷、科甲巷一带有八九十家,到官方劝工局成立,蜀绣业更加兴盛。如三皇神会时的刺绣主分三类:穿货(生产礼服、霞披、挽袖及其它实用品)、行头(剧装)、灯彩(红白喜事用的围屏、采帐等),到劝工局时期,实用品外更丰富了刺绣欣赏品类,如条屏、中堂、斗方、横披等,题材除以古代名家画作如苏东坡的怪石丛条、郑板桥的竹石、陈老莲的人物等为粉本,又请当时名画家设计绣稿,并绣制流行图案,既有山水花鸟、博古、龙凤、瓦文、古钱一类,又有民间传说,如八仙过海、麻姑献寿,吹箫引凤、麒麟送子等,也有隐喻喜庆吉祥荣华富贵的喜鹊闹梅、鸳鸯戏水、金玉满堂、凤穿牡丹等,十分丰富。

蜀绣在民间广为盛行。当时成都周围郊县农村以刺绣为副业者众,有些家庭代代相传,故民间不乏刺绣高手。但劝工局对刺绣大力研究与创制反过来又促进了民间刺绣业的发展,刺绣商号及绣铺增多。市场需求刺激着蜀绣工艺的提高,随着绣技精进,蜀绣名声大噪,据说清代有不少宫廷绣来自四川,《成都通览》云劝工局所出之品为天下无双之品,以东洋之绣工较之,出于东洋十倍矣。这自然有赖于蜀绣固有传统。据统计,蜀绣针法有12大娄,130余种之多,是四大名绣之最丰富者,而70余道衣锦线更是蜀绣所独具。所以当时来成都的外国人,多购买数十年外之旧绣品为玩物,能出重价,如女人之裙幅,购去即作门帘;官场之,购去即作茶几上之盖面;神会之绣帐,购去即为壁上之屏幅(《成都通览》),当然还是以其精致的绣图为珍;实用转而为玩赏,自是其审美价值的提升。若传至今日,又不啻是一般装饰物了。

  从方志所列清末成都之绣工出品及劝工局之绣工出品工程,可见蜀绣在当时已非常注重日用品的出产。这是蜀绣民间性突出的方面,生活需用,民间即不乏绣制。城乡妇女闲时多自绣鞋帽枕套头巾甚至帐帏被面等,操练极精者即成高手。如成都王松轩女史便自制彩线,以名家粉本绣之,尤工小品,市多争购。那时绣品时兴,尤今青年之穿休 所以爱家多慕世间名品。如上海露香园顾氏之绣,由明代传至清,着意宋元名画题材入绣,点染成文,无不精妙,世称顾绣,是典型的闺阁画绣,几成民间刺绣代表。清末成都同苏杭相同,锈铺多打顾绣招牌,虽属意包装,以示其绣品上佳,但也昭示蜀绣能吸纳顾绣技艺。据说清道光年一从苏州调任四川的官员随带戏班中便有三个绣衣师傅,均为男子,皆顾绣技法。后招徒授技,顾绣之法遂融于蜀绣。于今蜀绣老艺人几乎都是男子,其因就是当时招徒囿于世俗之礼而不能招闺中女。

今天成都的刺绣车间似又回复女儿本色,难见男性绣工。梁张率《绣赋》有云:寻造物之巧妙,固饰化于百工……顾影自媚,窥镜自怜,极车马之光饰,尽衣裳之妊妍……言绣之技,绣之情,绣之美,非女儿之作不能形容如此。若没有女工的刺绣印象,又焉能领略绣绷花鸟逐时新,活色生香可夺真的闺中情景及感受金针银脚从人看,愿度鸳鸯满世间(清樊樊山《忆绣》诗)的儿女情怀。

当然今天的刺绣工场远不是过去小姐绣楼的情调,也非慵线懒针,仅随兴致而为的闺中闲雅之事。作为一门古老工艺,蜀绣以其独特的技法(如双面绣、双面异色异形异针法的三异绣)与富于浓郁地方特色的图案(如芙蓉鲤鱼、竹林马鸡、山水熊猫花鸟人物等)受东西方人青睐,因是商品而能购得,因是工艺品而能蕴含并传导民间文化,这又是蜀绣及其爱家的幸事。

全局浮动内容
13980803583
1053955629